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8)04-00-01
近年来,在全社会常见看重加大和改进公民素质教育建设的大环境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公民素质教育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已是大家的共识。为了推进“课课有公民素质教育,每人是公民素质教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拓展各学科渗透公民素质教育,拓展公民素质教育阵地、增添公民素质教育途径、丰富公民素质教育形式、扩充公民素质教育内容。在此,本人就中职旅游、礼仪课堂怎么样渗透公民素质教育进行浅谈。
1、中职旅游、礼仪课渗透公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旅游业的良性健康进步不能离开拥有高素质旅游从业职员,并且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旅游感受和国内旅游业的好形象。然而在目前的旅游队伍中,很多人职业道德差,服务意识、诚信意识不强,出现私拿回扣、索要小费、强迫游客购物甚至“宰客”等歪风邪气,紧急损毁了旅游市场秩序,甚至影响国家的声誉。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工作者也是礼仪工作者。所以, 旅游、礼仪课渗透公民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2、中职旅游、礼仪课渗透公民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案有待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能做到对学生的关注、尊重,但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意识到自我教育对学生的进步所起有哪些用途,也就是说,教师没认识到学生有自我进步的潜能,这表目前教育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得不到体现。另外,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分组活动的时间较少,大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紧急,没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程度。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掌握尊重其他人,宽容别人,在与人交流、配合及自信等很多方面得到训练,能有效渗透公民素质教育。
2.缺少对学生培养教育的看重
在课堂中, 一般是向学生灌输不少的书本常识,学生学习到的旅游、礼仪常识不少,但在实质日常的应用却没得到足够的看重,如此就使得学生学习到的旅游、?Y仪常识没办法和生活进行联系。大家都知道,公民素质的培养非常大程度上依赖培养而非传授。学生总是在课堂上能表现出好的素质,举止彬彬有礼、服务热情主动、和同学亲切友好,而一旦脱离了教学环境,便把书上的理论和老师的教诲置之脑后,如此仅靠课堂上的讲授和练习,想让学生形成好的公民素质是很不简单的。
3.挖掘专业教程中公民素质教育素材力度不够
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就势必需要教师充分并深入挖掘教程中所蕴含的公民素质教育原因。旅游和礼仪学科所涉及的事物从自然资源到人文资源,从国内各地民俗风情到世界各国的风土文化,从客人心理需要到人际关系交往方面,这类方面都体现了旅游和礼仪学科所蕴含的丰富公民素质教育素材。但在实质教学中,老师侧重于专业常识解说,忽视学科所蕴含的丰富公民素质教育素材给学生的震惊是无可企及的,没意识到这种方法会让学生对公民素质的品味会是影响他们一生的。
3、中职旅游、礼仪课渗透公民素质教育的方案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出发点。在教育观上,不只要教给学生旅游、礼仪学科的常识,教他们求真、求实,更要教他们从旅游、礼仪课堂中提高自我公民素质。在学生观上,要将学生视为具备独立个性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人格,为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空间,促进其身心的全方位进步。在师生关系上,打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真诚对话,畅所欲言。更需要教师在内心把学生视为学校的主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2.革新教学办法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情感,师生一同质疑、释疑、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旅游和礼仪专业是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工作中的问题纷繁复杂,但平时中的小小事例总是能给大家非常大启迪。为此,在每一个专题教学中,教师尽可能选择典型、真实的案例,组织学生剖析讨论和模拟,让学生是非分明,坚持真理,扬善抑恶。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有哪些用途,从概括性讲授到中途讨论,最后总结发言都以学生为主。在整个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设问、指导发言和暗示等方法激起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来参与。以案例说法、以案例说理,让学生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让他们以先进个人为榜样培养敬业、乐业的服务意识,增强导游职业责任感,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导游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在讲授时,通过前置作业让小组合作设计出逼真的场景,其中有人物、情节、矛盾冲突、疑难问题等。学生依据情节在仿真场景中充当相应角色,身临其境地操作职位角色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确定内容和进度,给出所学内容的适合而不过分的指导,还有就是抓住学生学习中的亮点,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学生在情节模拟中,经验之谈到怎么样正确处置带团中出现的问题,表现自己对旅游从业者该拥有的公民素质的认识,使公民素质教育在专业技能学习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成效。
3.拓展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加深专业认识的要紧活动,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公民素质是不是符合客观现实及其发展势头的好机会。为此,在课堂教学以外,要安排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让学生在亲临其境中获得更多直观的感受,达成公民素质教育从“量”到“质”的转变。譬如,每学期组织学生到旅游社去见习,熟知旅游社操作业务,感受、学习被参观旅游社对职员的职业道德需要及职员的精神风貌、工作态度、职业礼仪等方面的职业道德素养。还有,组织学生跟导游员随团到旅游景点现场学习,并当令担任义务导游,处置带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验游客感受,发现导游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亲身的历程与磨炼能使他们对导游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刻地领会到导游应有些责任,从中发现我们的不足,找出差距,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逐步培养好的公民素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